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老人面对秋景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的亲近,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开头写阴云和连绵的秋雨让秋色显得黯淡,但生病的老人却反常地喜欢秋风的凉意,拄着拐杖高声唱歌,看似潇洒不羁。这里用"反常"的喜好,暗示老人可能发烧畏热,所以贪凉。
接着写南飞的大雁鸣叫着掠过天空,老人突然产生射雁的冲动,却又立刻感到悲伤。这个细节很传神:想射雁可能是对自由飞翔的羡慕,而悲伤则是意识到自己年老体衰,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了。
最后发出叹息:一年将尽,山中的游子还未归来,山里的茅草屋现在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这里既有对亲人的牵挂,也有对自己漂泊一生的感慨。茅斋的"今是非"(现在如何)的疑问,特别能引发共鸣——我们离家久了,也会担心故乡的变化。
全诗用简单的秋日景象,把病痛、孤独、思乡、对岁月无情的感慨都揉在一起。老人表面"清狂"的行为,反而更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苦涩。特别是"想射雁又悲伤"这个矛盾心理,非常真实地展现了老年人面对身体衰退时的不甘与无奈。
殷云霄
殷云霄(1480年―1516年),字近夫,号石川,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人,明代官员、诗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南京工科给事中,政事多务清简。明武宗纳有娠女子马姬,殷云霄偕同官疏谏,以峭直称。殷云霄有志诗文,才情富赡,为“十才子”之一。撰有《石川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