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南池杜工部新祠诗为沈椒园同年作

太白酒楼何砐硪,槛前坐见千樯过。南池故是少陵迹,可怜野水环陂陀。

记我年前步池上,正逢泥滑愁双靴。东岳之云幂列岫,城隅沟洫成黄河。

高槐疏柳半临水,人家户外联艑舸。今年十月重到此,忽觉胜概清罗罗。

池堤既类彩虹偃,池水亦似青铜磨。幡幡老树杂新树,叶虽落尽留枝柯。

三间瓦屋照寒日,门榜高揭字擘窠。问谁为此祀工部,座斫山骨陈象牺,守祠老人说颠末。

昔岁使者来仁和,东阳裔孙癖好古,南池百度停骖騧。

叹息杜公旧游地,无人构屋理则那。捐金诛茅辟荒秽,架木筑土成槃薖。

高斋西蜀非一处,此添东郡新行窝。伐石刻诗置两壁,俾传久远期无他。

维时落成值孟夏,花叶旖旎纷芰荷。瑶觞进拜巫屡舞,蒲牢殷地应灵鼍。

仿佛郑公出小队,林间络驿鸣珠珂。风湍水槛映冠盖,一州人士来奔波。

共诧草堂得壮观,竟与酒楼齐嶪峨。瘦容骨立尚戴笠,无乃饭颗还讥呵。

我知沈侯有深意,非为閒眺蠲烦苛。《风》《骚》以降作者众,大海讵计蚌与螺。

有唐独见两夫子,光焰万丈争义娥。囊括百家奋巨笔,俯视余子真幺么。

况论忠爱出肺腑,诗仙又逊诗王多。流离浑忘身冻饿,但愁海宇森干戈。

万间广夏岂虚语,得志应起生民疴。篇篇立意追《大雅》,不止逸藻媲汨罗。

稷契心期合俎豆,便私所好原非阿。精神千载倘记忆,应招太白同吟哦。

当时嗜酒今得地,官河酒旆驰轻艖。岱山迢迢拱户牖,朝霞朗对朱颜酡。

堪笑主簿附享祀,姓许名字知谁何。沈侯沈侯好文黑,眼见醉草《迎神歌》。

他年有客考古迹,定抚碑刻千摩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由清代的诗人陈维崧所作,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济宁南池新建的祠庙而写的。诗中通过描述南池的景色和杜甫祠的新建,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及其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描述太白酒楼和南池的景色,引出了杜甫的踪迹,使读者对南池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诗人提到的“槛前坐见千樯过”、“高槐疏柳半临水”等,都是对南池美景的生动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环境之中。

接着,诗人回忆了自己几年前到南池的场景,那时的景象与现在的完全不同。而这一次,诗人再次来到南池,感受到了更加壮丽的景色,仿佛南池的新祠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诗中特别提到了新祠的建筑,描述了祠庙的瓦屋和门上的大字,这些都是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更重要的是它寄托了人们对杜甫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以及诗人对于杜甫诗作的深刻理解。

诗人详细描述了新祠落成的场景,包括东阳后裔和当地居民的热情参与,以及杜甫祠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杜甫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杜甫诗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人特别提到了沈椒园,他认为沈椒园不仅对杜甫有着深深的敬仰,而且通过新祠的建设,展现了他对杜甫诗作的欣赏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沈椒园的行为不仅仅是闲暇时的游览,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杜甫的作品,传承杜甫的精神。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杜甫的诗作,诗人认为杜甫不仅在诗歌艺术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沉关怀,这种精神千载流传。诗人希望通过杜甫的祠庙,激发人们学习杜甫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杜甫祠庙的描述和对杜甫诗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文化的深挚理解和传承的愿望。

齐召南

(1703—1768)浙江天台人,字次风,号琼台、息园。雍正七年副贡,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授检讨。与修《续文献通考》、《大清一统志》等书,累擢至礼部侍郎。旋以坠马伤病乞归。后以族人齐周华事株连被捕,夺职放归而卒。生平学术根底经史,尤精于史学,尝谓郦道元《水经注》明于西北而暗于东南,因撰《水道提纲》,另有《历代帝王年表》、《史汉功臣侯第考》、《后汉公卿表》、《宝纶堂文钞》、《赐砚堂诗》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