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赞美了东汉隐士严子陵(严光)不慕权贵的高洁品格。
前四句用"灵芝""威凤"起兴,说严子陵像珍贵的灵芝和凤凰一样,生在偏远之地却品格高尚。他立志要像古代隐士伯夷、巢父那样隐居。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虽然汉光武帝刘秀当了皇帝很尊贵,但严子陵根本不在意这些荣华。他把当时的权贵看作"糠秕"(没价值的东西),面对高官夔、龙(代指朝廷重臣)也只是拱手行礼,不愿同流合污。
最后四句写两种人生选择:有人忙着巴结权贵(扫门指逢迎),而严子陵选择离开官场,在山谷中享受清风。一个"清飙"(清风)的意象,暗示隐士生活的自由清爽。
全诗核心是歌颂严子陵不慕富贵、坚守本心的精神,用灵芝、清风等自然意象反衬官场污浊,通俗易懂地表达了"做人要守住本真"的道理。就像现代人面对名利诱惑时,诗人在提醒: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纯净。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