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雨中忆荫绿轩前梅花正开词以代讯

倦理红裯。
有如尘似梦,万斛閒愁。
濛濛沾绣幌,浼浼涨铜沟。
帽檐小侧撚花枝,倩莺语、替檐前雨鸠。
春山影,恰几日、都如中酒。
低首。
东风后。
记得君家,一树偏娇秀。
每趁年光,惯将香雪,乱惹倚楼人手。
开处斜怜绿波明,折来雅称琼肌瘦。
雨窗问讯,只今曾否依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眼前春雨中梅花的思念。让我们一一解析:

1. 开头的场景设定 作者提到自己已经很累,没有心情整理红色的床单,心里充满了无数的烦恼和愁绪。这愁绪如同尘埃和梦境一样多,好像装满了整个世界。

2. 雨中的景象 空中的雨雾弥漫到绣花帘子上,又像是在铜制的地沟里流淌。帽檐边上,作者轻轻梳理着花枝,让莺鸟代替自己向檐前的雨鸠诉说思念之情。这里用了“替”和“鸠”来象征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作者回忆起春天的景象,那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时刻。似乎过了几天,他的心情就像中了酒一样沉重。抬头望去,眼前的春山仿佛和自己一样沉沉欲醉。

4. 对梅的怀念 作者想起了从前那个和梅花有关的场景,记得那梅花格外娇艳动人。每当春天回来,它总是那么惹人喜爱,被人簇拥着放在楼上。花朵开放时,绿叶映衬着花朵,显得格外美丽;折下来后,可以用来装饰自己,显得清雅秀美。

5. 雨窗的问候 作者在雨中透过窗户,向那棵梅花树问候。他想知道,眼前这棵梅树是否依然如旧,依然美丽如初。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眼前景色的感慨。这种情感上的起伏,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温柔。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