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人见惠墨竹
非惟苍悴列风轻,对之自觉清人肉。
羡君年少多才艺,笔墨潜偷造化力。
扫出一枝爰惠我,清阴翠色惊满幅。
嗟我得之喜何似,贪夫忽获珠盈斛。
朝夕捧玩不知疲,如在太白楼上宿。
遽令标轴挂壁间,劲节直日长目前。
不必溪边寻六逸,不必林间访七贤。
岂使阎本与王维,独擅古今称神师。
又有屏间名浪得,误墨成形何足奇。
未若一笔扫一枝,渭川移来人莫疑。
珍藏欲默默不得,命牋索笔成新诗。
诗穷纸满意不尽,馈笔无语愧才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墨竹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友人赠画的感激之情。以下是逐段分析:
1. 开头对比: 诗人一上来就说桃花李花虽然好看,但太普通了,只有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本色。竹子不仅能在风中挺立,还能让人看了感觉清爽,甚至“清人肉”——意思是连身体都感到清凉舒适。
2. 夸赞友人: 诗人羡慕朋友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画技高超到仿佛能“偷”来大自然的创造力。朋友画了一枝竹子送他,画中的青翠和生机让整幅画都活了起来。
3. 得到礼物的狂喜: 诗人形容自己收到画时的开心,就像贪财的人突然得到满箱珠宝。他爱不释手,整天捧着看都不腻,感觉像住在李白曾登过的太白楼上一样飘飘然。
4. 挂画的仪式感: 他赶紧把画装裱好挂在墙上,让竹子的挺拔气节天天激励自己。有了这幅画,他不用去溪边找古代的隐士“六逸”,也不用去竹林拜访“七贤”了——画里的竹子已经足够让他感受到高洁的精神。
5. 贬低其他画家: 诗人突然“拉踩”说,像阎立本、王维这些古代画竹名家,虽然被捧为“神师”,但他们的名气可能被夸大了。还有些人靠画屏风上的“误墨成竹”出名,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只有朋友这支一笔画成的竹子,才像从真正的竹林(渭川)搬来的,让人深信不疑。
6. 忍不住写诗: 最后诗人说本想默默珍藏这幅画,但实在按捺不住激动,非要写首诗表达感谢。虽然觉得自己才华有限(“愧才稀”),但还是要写到纸满才停笔,可见他对这幅墨竹的珍爱。
全诗亮点: - 用“贪夫获珠”这种夸张比喻表现喜悦,接地气又有趣。 - 通过对比桃李、贬低名家的方式,反向突出友人画技的高超。 - 把竹子与文人崇尚的气节联系在一起,赋予画作精神内涵。 - 语言直白但情感饱满,从狂喜到珍视再到谦虚,层次丰富。
现代启示: 这首诗其实在说:真正的好作品不需要炒作名气(“屏间名浪得”),一笔一画见真功夫的自然能打动人。朋友间的真诚馈赠(比如这幅墨竹),比任何奢侈品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