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蟋蟀

瓦盆苏台制,品质矜精致。
以之蓄秋虫,何逊金笼器。
养料熟黄粱,不厌日躬饲。
孰谓有童心,閒情偶尔寄。
旧本促识经,名种历历记。
我非博戏者,无意勤罗致。
市井鲜圃园,购买邑庙肆。
但取鸣声宏,那计齿牙利。
一金四五双,并储卧床次。
晚来凉雨过,朗月开新霁。
似有不平情,纷纷虫振翅。
一室满秋声,身恍郊坰置。
悦此金商音,倚枕听忘寐。
世人好议论,每责残同类。
虫禀秋气生,杀性天所畀。
牵弄实自人,傀儡原无智。
西风半閒堂,围场森旗帜。
将军世难求,黄金浪抛弃。
玩物丧志多,非关虫为崇。
嗟予犹好事,思焉辄有愧。
篱落本尔家,强之樊笼系。
一饮复一喙,雉自有天地。
何时碎吾盆,尽纵归阶砌。
夜餐风露华,逍遥鸣其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养蟋蟀的日常和感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篇"都市人养宠物的内心独白"。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养蟋蟀的快乐(前16句) 作者用精致的瓦盆养蟋蟀,每天亲自喂食,虽然被人说"幼稚",但他觉得这是生活情趣。他不追求名贵品种,只爱听蟋蟀的鸣叫声。晚上听着满屋虫鸣,就像置身田野般惬意。

2. 对世俗看法的反驳(中间12句) 针对别人"虐待昆虫"的指责,作者反驳:蟋蟀天生好斗,人类只是利用了它们的本性。他联想到历史上贾似道(南宋宰相)沉迷斗蟋蟀的典故,指出真正该反思的是人自己玩物丧志,而不是怪蟋蟀。

3. 自我反思与放生念头(最后8句) 作者突然意识到:蟋蟀本该生活在野外,现在被关在盆里。他产生愧疚感,甚至想打碎瓦盆,让它们重回自然,在月光下自由鸣叫。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普通小事写得生动有趣(比如"一金四五双"说蟋蟀便宜,"倚枕听忘寐"表现入迷) - 通过小动物引发大思考(从养虫到人性反思) - 结尾的自我矛盾很真实(喜欢养又觉得不人道)

就像现代人养猫狗也会纠结"该不该绝育""笼养是否残忍",古人养蟋蟀同样面临伦理思考。作者最终没有真的放生,这种"想想而已"的矛盾心理,反而让诗歌更有人情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