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辛峰没于泰州,七月三日设奠成服,赋此招魂,老怀惨结,墨泪俱枯矣
泪洒椒浆,谁信道、望风酹尔。
试屈指、天涯骨肉,祇今馀几。
一个那堪今又弱,诸孤藐尔知何似。
最伤心、愁病念兄衰,书新至。
对床约,归耕计。
投老待,君料理。
甚无端噩梦,惊人至此。
地下倘仍亲舍伴,固应胜我悽惶耳。
赋招魂、如墨海云昏,魂来未。
试屈指、天涯骨肉,祇今馀几。
一个那堪今又弱,诸孤藐尔知何似。
最伤心、愁病念兄衰,书新至。
对床约,归耕计。
投老待,君料理。
甚无端噩梦,惊人至此。
地下倘仍亲舍伴,固应胜我悽惶耳。
赋招魂、如墨海云昏,魂来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满江红》是作者为悼念亡友辛峰而作的招魂词,字字血泪,充满深沉的悲痛。
上阕开篇就直击人心:作者洒酒祭奠亡友时,仍不敢相信对方已逝。他掰着手指数算,发现世上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已所剩无几。最令人心碎的是,刚收到亡友生前寄来的信,信中还在担忧作者体弱多病,谁知转眼间写信人已离世。这种生死两隔的错位感,让悲痛更显尖锐。
下阕回忆两人约定归隐田园的往事,本该互相扶持终老,却突然被噩耗打断。作者甚至产生幻觉,觉得亡友在地下与先人团聚,或许比自己活在世上惶惶度日更好。最后以招魂作结,望着如墨般昏沉的海天云色,凄然呼唤亡魂归来。
全词有三大动人之处: 1. 细节的力量:通过"屈指计数亲人""病中书信"等生活细节,让悲痛具体可感 2. 反衬的笔法:用生前约定反衬死亡残酷,用"地下团聚"的想象反衬现实孤寂 3. 克制的爆发:通篇压抑着情绪,直到结尾"墨海云昏"的意象才让积压的悲痛喷涌而出
这种将个人丧友之痛与生命无常的普遍感悟相结合的写法,让作品超越时空,至今读来仍令人鼻酸。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