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miǎo)异境。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领:领会,理解。
规规一何愚,兀(wù)傲差(chā)若颖。
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兀傲:倔强而有锋芒。差:比较,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注释
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
领:领会,理解。
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兀(wù)傲:倔强而有锋芒。差(chā):比较,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
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一个常年醉酒,一个常年清醒。他们互相嘲笑对方的生活方式,却无法真正理解彼此的选择。
陶渊明通过对比这两种人生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世俗规矩的蔑视。他认为那些循规蹈矩的人("规规一何愚")活得太死板,反而醉汉那种率性而为的态度("兀傲差若颖")更接近智慧。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告诉那些沉醉在酒中的人(其实是在说像自己这样的隐士),就算太阳下山了,也要继续点着蜡烛饮酒。这其实是用喝酒作比喻,鼓励人们坚持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不要因为世俗眼光而改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喝酒这个日常行为,探讨深刻的人生选择 2. 通过两个极端形象的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3. 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最后两句尤其令人回味 4. 表达了陶渊明典型的"做自己"的人生态度
本质上,这是在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不要轻易评判他人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