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送别的伤感画面,充满了对故人的不舍和旅途的孤寂。
前两句用"雪后晴沙"和"孤舟斜日"两个意象,勾勒出离别时的环境:雪后初晴的沙滩像玉石般洁白,夕阳下的小船更显孤独。诗人用"奈愁何"直白地表达了自己无法排遣的愁绪。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人物对比和两处景物描写,展现了江南特色。会写赋的白头宋玉(诗人自比)和擅长唱歌的红衣吴姬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虽有才华却难掩离愁。接着描写太湖(笠泽)的烟波连着江边树木,惠山的寒雾打湿渔翁蓑衣,用潮湿寒冷的自然景物烘托离别氛围。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看到梁溪河水,更让远行的人泪流不止。这里的"伤心"和"别泪"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主题,把前面所有景物描写都归结到离愁别绪上。
全诗妙在: 1. 用"玉坡"、"红袖"等鲜亮色彩反衬离别的伤感 2. 通过"寒翠湿渔蓑"等细节让景物充满感染力 3. 结尾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直接关联,让读者更能共情 4. 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画面感极强
聂大年
(1402—1456)明江西临川人,字寿卿。宣德末荐授仁和县训导,后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实录。未几得疾卒。博通经史,工诗,善古文,亦能书,得欧阳询法。有《东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