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黄河远泻,高浪驾天,中原几许盘折。
无数名城腴壤,时时被冲啮。
奔流驶,何处泄。
况更是、浊沙难刷。
赖千里、屹起坚堤,今古如铁。
忧旱祷桑林,一滴甘泉,方比眼中血。
那晓怒涛秋涨,翻飞半空雪。
长虹遭暗揭。
看浩渺、化蛟龙穴。
水收后,颓屋荒村,祗剩呜咽。
无数名城腴壤,时时被冲啮。
奔流驶,何处泄。
况更是、浊沙难刷。
赖千里、屹起坚堤,今古如铁。
忧旱祷桑林,一滴甘泉,方比眼中血。
那晓怒涛秋涨,翻飞半空雪。
长虹遭暗揭。
看浩渺、化蛟龙穴。
水收后,颓屋荒村,祗剩呜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黄河泛滥的灾难场景,以及百姓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助与痛苦。
上片写黄河的凶猛威力。开篇用"黄河远泻,高浪驾天"展现黄河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中原几许盘折"暗示黄河在中原大地上肆意改道。接着描写黄河泛滥时冲毁无数肥沃土地和城池的惨状,"浊沙难刷"说明黄河泥沙问题严重。最后赞美千里长堤如铁般坚固,是人类对抗洪水的防线。
下片写旱涝交替的民生疾苦。百姓为求雨在桑林祈祷,把一滴甘泉看得比血还珍贵。但转眼间秋汛来临,怒涛翻飞如雪,长堤被暗流冲破。洪水肆虐时如蛟龙作乱,退去后只留下倒塌的房屋、荒芜的村庄和百姓的哭泣声。
全词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黄河的雄浑壮阔,又揭示其破坏力;既描写抗旱的艰辛,又表现抗洪的惨烈。最后"祗剩呜咽"四字,道尽灾后百姓的绝望与哀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词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黄河水患的可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