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牡丹次白云韵)

怨残红。夜来无赖,雨催春去匆匆。但暗水、新流芳恨,蝶凄蜂惨,千林嫩绿迷空。那知国色还逢。柔弱华清扶倦,轻盈洛浦临风。细认得凝妆,点脂匀粉,露蝉耸翠,蕊金团玉成丛。几许愁随笑解,一声歌转春融。眼朦胧。凭阑干、半醒醉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八六子(牡丹次白云韵)》描绘了牡丹花在春末夏初之际的美丽景象和细腻情感。

首句“怨残红”直白地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接下来“夜来无赖,雨催春去匆匆”进一步说明,夜里的一场雨使春天匆匆离去,花儿凋零,让人感到无奈。词人以“暗水、新流芳恨”形象地比喻,水流带走了春天的花香,也带走了美好的记忆。

“蝶凄蜂惨,千林嫩绿迷空”描述了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显得凄凉的样子,千树嫩绿的颜色在空中模糊一片,营造出一种寂寥与伤感的氛围。

“那知国色还逢”一句,意味着词人意外地见到了牡丹这一国色天香的花朵。接下来,“柔弱华清扶倦,轻盈洛浦临风”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的柔美姿态,就像是华清池里的美人轻轻扶持着自己,又像是洛水边的少女迎风翩翩起舞。

“细认得凝妆,点脂匀粉,露蝉耸翠,蕊金团玉成丛”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了牡丹的美丽:精美的妆容,细致的粉点,翠绿的叶片如同蝉翼般耸立,金黄色的花蕊像团团的玉簇。

“几许愁随笑解,一声歌转春融”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变化:词人在愁绪中,通过欣赏牡丹的美丽,用笑容化解了忧愁,歌声中的温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最后,“眼朦胧。凭阑干、半醒醉中”描绘了词人在花丛旁,眼神迷蒙,似醉非醉的状态,表达了词人对牡丹的欣赏和对春天逝去的伤感融合在一起的复杂心情。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展示了自然之美如何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