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顾学士

迢遰双崤道,超忽三川湄。
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
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
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陈根非席卉,穗帐异书帷。
与善成空说,歼良信在兹。
今日严夫子,哀命不哀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表达对逝去友人顾学士的深切哀悼,同时感慨人生无常、命运残酷。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浓厚的情感,我们可以分段理解:

1. 旅途与思念 开篇用"双崤道""三川湄"等地理名词,描绘出两人曾相隔遥远却心灵相通的过往。如今友人已逝,诗人走在路上只觉得茫然失措("俱失路"),思念却无处安放。

2. 生命无常的比喻 用"变橘"(《搜神记》中典故,喻人突遭变故)和"焚芝"(珍贵灵芝被毁)两个意象,痛惜友人如芝兰般高洁却突然离世。回忆当年一起吟诗("子衿诗"指《诗经》名篇)的知交时光,更显今日之痛。

3. 物是人非的悲凉 "陵谷徙"指山川巨变,诗人惊觉连邻家的笛声都变得哀伤。友人书房里的陈设依旧("陈根""穗帐"),但笔墨书卷再也等不回主人,营造出强烈的今昔对比。

4. 对命运的质问 最后直接抒发愤懑:常说"好人好报",可现实却是善良者被害("歼良")。那位严正的夫子(指顾学士)啊,临终时哀叹的不是时代,而是自己被迫中断的生命——这句既是悼亡,也暗含对不公世道的控诉。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同咏诗""邻笛悲"等生活化场景,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悲痛,是看到旧物时突然涌上的回忆,是走过老地方时发现再也等不到那个人的空虚。诗人将个人哀思升华成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容易引发普通人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