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潜山观

山势欲相抱,一条微径盘。
攀萝歇复行,始得凌仙坛。
闻道葛夫子,此中鍊还丹。
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
灵草空自绿,馀霞谁共餐。
至今步虚处,犹有孤飞鸾。
幽幽古殿门,下压浮云端。
万丈水声落,四时松色寒。
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终当远尘俗,高卧从所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潜山、寻访仙迹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八句)写登山寻仙的过程。诗人用"一条微径盘"形容山路蜿蜒难行,抓着藤萝歇歇走走,终于登上传说中葛洪炼丹的仙坛。这里用"丹成五色光""生羽翰"的传说,暗示对得道成仙的憧憬。但现实是"灵草空自绿",仙踪难觅,只剩诗人独自面对晚霞。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描写山顶景观。古殿大门幽幽深闭,仿佛压在云端之上,瀑布轰鸣,松林四季苍寒。这些景物营造出远离人间的仙境氛围,让诗人产生"无何乡"(无忧无虑之地)的出世之感。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对比仙境的宁静与人世的纷扰,最终表明心迹:总有一天要彻底远离俗世纷争,像仙人一样高卧山林,获得心灵的自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微径""攀萝"等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登山之难 2. 通过"丹光""飞鸾"等传说与现实景物的对比,表现求仙不得的怅惘 3. 最后回归现实,表达许多人都有的"想逃离"心声,容易引起共鸣 4. "万丈水声""四时松色"等描写既壮观又清冷,形成独特的意境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精神避难所"的诗——当现实令人疲惫时,人们总向往着一个超然物外的理想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