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二首 其一

圣王创立制,先务正经界。
群侯肆兼并,井田随破坏。
经界紊其坊,曷所辨中外。
三王化邈矣,五霸迭相代。
仲父作内政,兵与农胥赖。
列辟已无周,重俾宗且戴。
伟哉九合功,愿执鞭相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古代土地制度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理想社会治理的向往和对现实乱象的批判。

开头四句说:古代圣王建立制度时,首要任务是划分明确的土地界限。但后来诸侯们肆意兼并土地,导致井田制(古代公平分配土地的制度)被破坏。这里用土地问题比喻社会秩序——好的制度被贪婪破坏,导致内外界限混乱。

中间六句讲历史变迁:夏商周三代圣王的教化已经远去,春秋五霸轮流登场。管仲(仲父)在齐国推行改革,让士兵和农民各得其所。这里通过历史对比,暗示真正的好制度能兼顾各方利益。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叹:诸侯已不尊周天子,却还要假装拥护周王室。诗人特别推崇管仲"九合诸侯"的功绩(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维护秩序),甚至愿意为他执鞭驾车,表达了对有能力重整秩序之人的敬仰。

全诗核心思想是:通过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反映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诗人怀念古代圣王的公平制度,批评诸侯争权夺利导致混乱,同时赞扬管仲这样能建立新秩序的政治家。本质上是在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好社会"这一永恒命题。

赵友直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