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喻国辅张宜之

手挟残编只蠹尘,山林著我最閒身。
槁梧可据瞑须熟,华黍虽亡补欲真。
危坐但看灯作晕,远游还觉剑生鳞。
相思正是多风雨,沧海无涯可问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与书为伴的文人形象,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首联"手挟残编只蠹尘,山林著我最閒身"用蛀虫啃食的旧书卷暗示自己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在山林中找到了最自在的生存方式。这里"蠹尘"既指书虫,也暗喻世俗的烦扰。

颔联"槁梧可据瞑须熟,华黍虽亡补欲真"用两个典故:枯槁的梧桐树虽不完美但适合倚靠,暗指简朴生活的可贵;"华黍"是古代祭祀用的谷物,虽已失传但仍想复原其真味,表达对纯真本性的追求。

颈联"危坐但看灯作晕,远游还觉剑生鳞"写独处时的情景:深夜独坐看灯影朦胧,远行时感觉宝剑都生了锈。通过"灯晕"和"剑鳞"的意象,生动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孤寂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相思正是多风雨,沧海无涯可问津"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风雨交加时最思念知音,但茫茫人海却无处寻觅。这里的"风雨"既是实景,也象征人生困境,"沧海无涯"则暗喻知音难求的怅惘。

全诗通过书卷、梧桐、灯火、宝剑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幽而略带忧郁的意境,展现了古代文人超脱世俗又不免孤独的精神世界。语言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把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寂寞、对理想的坚持与现实的无奈都表达得含蓄而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