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明朝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
故将纤纤玉指,偷拈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
巧传心事,别来依旧,孤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故将纤纤玉指,偷拈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
巧传心事,别来依旧,孤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女子口吻回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初遇到相思的全过程。
上阕像一组电影特写镜头:初次相遇时,少女害羞地用红袖半遮脸,却故意用纤纤玉指摆弄裙带上的金线,这些小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初恋时既羞涩又想引起对方注意的微妙心理。而"碧梧桐锁深深院"的描写,暗示这段感情像被锁在深院中难以自由发展,燕子都能朝夕相见,人却只能羡慕,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相思的煎熬。
下阕转到分别后的场景。女子偷偷抛掷红豆传情(古人用红豆象征相思),但对方似乎没领会她的心意。"孤负春昼"四个字特别打动人——大好春光都因思念而虚度了。当她看见衣服上绣的鸳鸯成双成对,再对比自己的形单影只,泪水就把衣服浸透了。最后三句是整首词最直击人心的部分:明知道青春易逝,却甘愿为这份感情日渐消瘦,这种飞蛾扑火般的执着,把古代女子为爱痴狂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最妙的是把恋爱中的小动作(转裙带、拈金线、抛红豆)与自然景物(双燕、梧桐、春昼)相结合,既具体可感又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那个在深院里为爱憔悴的古代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