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吴县天平山范庄(乃文正公义庄也)

为儒始信为农乐,林屋萧萧住丛薄。
大溪小溪作襟带,叠嶂层峦似城郭。
秋深黍熟山果收,紫栗如拳豆垂角。
我行终日疲两眼,竹杖芒鞋信双脚。
老翁八十发如丝,双手叉胸言错愕。
门前见客疑且迎,唤妇张灯事藜藿。
自言去县百馀里,山路崎岖溪水恶。
平生不识州与府,天上何人坐黄阁。
吁嗟世教日沉沦,古道凋零奸伪作。
天阴雨黑走狐狸,暮四朝三养猿玃。
山中民物自鸿庞,鸡犬比邻长淳朴。
羲农去国几春秋,秦汉遗民有耕凿。
嗟予逐逐何所为,膏火荧煌自销烁。
何时筑室问桑麻,白石清泉老丘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吴县天平山范庄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山野生活的淳朴和世俗社会的虚伪,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的开头,诗人说自己作为读书人,开始相信农民的生活才是快乐的。他看到的山林小屋、溪流环绕、层峦叠嶂,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秋天丰收的景象——成熟的黍子、山果、紫栗和豆角,更增添了这份美好。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整日行走的疲惫,以及遇到一位八十岁白发老翁的情景。老翁见到客人时既疑惑又热情,叫妻子准备简单的饭菜招待。老翁说自己住在远离县城的深山里,山路难走,一生都不了解外面的官府和权贵。这里通过老翁的口,展现了山里人纯朴无知却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

然后,诗人感叹现实社会的道德沦丧、古道凋零,到处都是虚伪狡诈之人。他用"天阴雨黑走狐狸"这样的比喻,暗指社会上小人当道、尔虞我诈的现象。相比之下,山里的百姓保持着淳朴的本性,邻里和睦,鸡犬相闻。

最后,诗人反思自己追逐名利的生活,觉得就像被灯火煎熬一样痛苦。他向往能够在这片有白石清泉的山野间建屋定居,过上耕种桑麻的简单生活。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虚伪风气的批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