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堂前双海棠花

群芳敛色避妖妍,细叶柔条尽可怜。
明艳浓常因日暖,清香秘不许风传(自注:此花不香。)。
丽于宫锦如新濯,红甚山樱恐坠燃(自注:古诗曰山樱发欲燃。)。
若使退之堂下有,不应长被五楸牵(自注:退之诗曰常遭五楸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盛开的海棠花,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它们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前两句用"群芳敛色"(其他花朵都黯然失色)和"细叶柔条"(纤细柔软的枝叶)来衬托海棠的娇艳动人。接着诗人点明这花的特点:颜色鲜艳是因为阳光充足,但奇特的是它没有香气("清香秘不许风传"自注说明此花不香)。

中间四句用了三个精彩比喻:像刚洗过的华丽锦缎一样鲜艳,比山樱还要红艳(用"恐坠燃"形容红得像要燃烧起来),还暗用韩愈的诗句作对比。最后两句用典,说如果韩愈(退之)的堂前有这样的花,就不会总被其他植物吸引了。

全诗通过对比、比喻和历史典故,既写出了海棠的视觉冲击力(明艳、红艳),又点出它无香的独特之处,最后用文人雅士的向往来烘托这花的珍贵。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这对娇艳动人的海棠花。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