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泉君黄伯厚和韵

卯饮贪引卮,夕食不厌腹。
松醪滟玉池,郁尊傲黄目。
归闲喜携幼,欣荣对夏木。
颇笑屈原醒,宁甘马周独。
诗筒发豪思,江月欲戏漉。
每赓北海咏,未羡西邻足。
槽规长吉红,蚊玩杜陵绿。
醉乡拟续记,书眼瞭可读。
时康万户春,兴到七贤竹。
筵虚艳姬舞,面想宫嫔沃。
别肠驱药使,健笔命骚仆。
居然得良朋,清辞泻壶玉。
习池可联乘,步兵有余斛。
谁能酒限拘,强效八州督。
今年小麦好,岂屑官廪麴。
嘉节迫蒲艾,早计数萸菊。
客中真有佳,眼前喜无俗。
赋殷金石声,光粲牛斗属。
句到后三三,人谁赛六六。
试编诸贤诗,第以伯仲叔。
共成杜康传,更聚山中族。
万事付亡何,乾坤一杯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文人生活,充满了对美酒、自然和友情的赞美。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笔调,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不屑。

1. 饮酒作乐:诗人喜欢从早到晚喝酒,松花酒在杯中荡漾,酒香四溢。他嘲笑屈原过于清醒,宁愿像马周那样独自享受酒的乐趣。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2. 自然与家庭:诗人喜欢带着孩子在夏日茂盛的树林中散步,享受家庭的温馨和自然的美丽。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满足。

3. 诗与友:诗人与朋友一起写诗,豪情满怀,甚至想把江中的月亮捞起来玩耍。他们互相唱和,不羡慕别人的富贵,只享受诗歌和友情带来的快乐。

4. 醉乡与自由:诗人想记录下醉酒的感受,认为醉酒后的世界清晰可读。他提到“七贤竹”,暗指竹林七贤的自由精神,表达了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5. 节日与丰收:诗人提到小麦丰收和端午节(蒲艾),计划着重阳节(萸菊)的活动。这些细节让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季节感。

6. 超脱世俗:诗人认为自己的客居生活很美好,眼前没有俗人打扰。他把万事都抛在脑后,只享受眼前的一杯酒,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7. 诗歌与传承:最后,诗人想编录朋友们的诗作,按才华排序,共同完成一部关于酒文化的“杜康传”,并邀请山中隐士加入。这体现了他对文学和友情的重视。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通过饮酒、自然、节日和友情等元素,展现了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对世俗规则的不屑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读来令人感到愉悦和向往。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