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丹县城

山丹汉本作删丹,删字分明映日残⑴。
渠水穿城潴近市,边墙负郭碱为滩。
清泉㶁㶁喧堤柳,古县峨峨屋兰(汉删丹氏池屋兰日勒四邑地)。
惊喜沙州都督字,神钟光怪出雷坛。
风高大斗暮云愁。
战骨隋宫未首邱⑵。
地控紫台连朔漠,河从黑水导西流。
围场猎罢先挏马,下泽车来并驾牛。
未到授衣寒已到,雪深踰尺稞无收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西北边城山丹县(古称"删丹")的独特风貌,通过几个生动画面展现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

开篇用"删丹"这个古称引出想象——"删"字在夕阳下显得残缺不全,巧妙点出地名由来。接着用"渠水穿城"四句勾勒出县城布局:穿城而过的水渠在集市边形成水洼,斑驳的城墙外是泛着碱霜的河滩,堤岸柳荫下泉水叮咚,而古老的县衙建筑依然巍峨耸立。

中间突然插入一个考古发现:在雷坛(道教场所)出土的铜钟上,意外发现"沙州都督"的铭文,这个细节让荒凉的边城顿时有了历史厚重感。

后半段转向更宏大的边塞画卷:大斗拔谷(祁连山隘口)的风声裹着暮云,让人联想到隋朝战死将士的遗骨仍暴露荒野。地理上,这里连接着紫台(可能指军事要塞)和北方沙漠,黑河水向西流淌的独特走向也暗合当地传说。

最后四句捕捉边民生活:猎人们打完猎先饮马奶酒,沼泽地里牛车并排而行。还没到该添衣的时节严寒已至,大雪埋没麦穗导致颗粒无收,透露出边地生活的艰辛。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地名考证、地理特征、历史遗迹、民生百态有机串联,在苍凉的底色中时而闪现"神钟光怪"这样的奇幻色彩,时而流露对"战骨未收"的深沉慨叹,展现出边塞诗特有的雄浑与悲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