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非常美丽的早春诗,诗人通过描绘曲江边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对友人相招的感激之情。接下来,我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首句诗人描绘了曲江上的冰块正在融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春天的风吹动日光,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恬和”二字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感觉。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这里诗人描述了早春柳树的颜色还非常浅,但是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浓厚。柳树的嫩绿色象征着新生和生机。同时,随着冰雪消融,泉水的声音也逐渐增大,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曲江边的景象。紫色的蒲草生长在湿润的岸边,绿色的鸭子在水中嬉戏,新的波纹在水面上荡漾。这些描绘都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过。”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相招的感激之情。“仙掖”可能指的是宫廷或高级官员的住所,这里用来比喻友人的高雅。“高情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人感激友人邀请他一同欣赏春天的美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曲江早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对友人相招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