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应制赋芙蓉、木樨)

澄空初霁,暑退银塘,冰壶雁程寥寞。天阙清芬,何事早飘岩壑。花神更裁丽质,涨红波、一奁梳掠。京影里,算素娥仙队,似曾相约,闲把两花商略。开时候、羞趁观桃阶药。绿幕黄帘,好顿胆瓶儿著。年年粟金万斛,拒严霜、锦丝围幄。秋富贵,又何妨、与民同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芙蓉和木樨(桂花)盛开的景象,展现了富贵吉祥的意境,同时暗含与民同乐的情怀。

上阕从天气写起:雨后初晴,暑气消退,池塘如银镜般清澈,天空如冰壶般明净,大雁开始南飞。这里用"银塘""冰壶"等清冷的意象,营造出秋高气爽的氛围。接着笔锋一转,写天宫的芬芳为何早早飘落人间?原来是花神精心打扮芙蓉,让它们在水中如红波荡漾,像对着镜子梳妆的美人。月光下,这些花朵仿佛月宫仙子的队伍,相约来到人间。

下阕具体描写两种花:芙蓉不像春天的桃李争艳,而是含蓄地盛开。它们适合插在华丽的瓶子里("胆瓶"是古代一种细颈花瓶),年年如"粟金万斛"般繁盛(用金黄的粟米形容桂花)。虽然已是秋天,但它们被保护得很好("锦丝围幄"),依然绚烂。最后点明主旨:这样的秋日富贵景象,正该与百姓共同欣赏。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用拟人手法写花神为芙蓉梳妆,把花朵比作下凡的仙女 2. "秋富贵"的提法新颖,打破传统悲秋主题 3. 结尾"与民同乐"升华主题,体现仁政思想 4. 通篇金玉满眼的意象(银塘、锦丝、粟金)却不显俗气,反而充满雅致

词人通过芙蓉桂花的富丽形象,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寄托了政治理想,是咏物词中的佳作。

陈郁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卒于德佑元年,年九十二。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随隐漫录》。工诗词。他的词婉转隐喻,但情调高亢,宣扬爱国思想,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著有《藏一话腴》4卷,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全宋词》辑其词四首。事见清同治《崇仁县志》卷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