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 寒更
愁人影共。残灯语、夜寒何处寻梦。淡月微笼,酸风乍咽,严更徐动。
孤衾自拥。听声声、如迎似送。想依稀、长歌短泣,数阕谯楼弄。
多少朱门客,锦瑟弹蛟,玉箫吹凤。凄凉伴我,吉丁当、打入心孔。
断续随风,又接着、晓钟鸣空。问鸡人、铜壶漏水几点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寒冷孤寂的夜晚,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深深的愁绪。
上片用"残灯""淡月""酸风"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凄清的环境。词人独自裹着被子,听着更鼓声,感觉那声音像是在迎接又像是在送别什么。更鼓声让他联想到有人在城楼上演奏哀伤的曲调,可能是长歌也可能是短泣。
下片用对比手法,先写富贵人家在享受音乐盛宴("锦瑟弹蛟,玉箫吹凤"),反衬出自己的孤独。那凄凉的声音像钉子一样扎进心里,随着风声断断续续,一直延续到清晨的钟声响起。最后用问句收尾,问打更人:铜壶滴漏里的水是不是都冻住了?这个奇特的想象既点出天气的寒冷,也暗示内心的冰冷。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声音来写愁绪:更鼓声、风声、音乐声、钟声,这些声音在寒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凄凉。词人通过听觉感受,把无形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仿佛也能听到那个不眠之夜的各种声响,感受到那份刺骨的孤独。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