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2009年3月7日)
谁听雨声点滴,又情深如许。
寒崖畔、料得幽芳,总是寂寞无主。
念明月,何时对影,持杯再把前缘叙。
想夜来,唯有潇潇,满城烟雨。
旧事重提,风流人物,尽沉埋黄土。
今只问、剔透玲珑,冰心人在何处?
一帘春、悄然入画,杏花闹、顿迷归路。
看往来,过客匆匆,韶光轻负。
我携尔手,卿会吾心,行遍夕阳暮。
每忆及、尚湖春嫩,波上烟翠,粉面桃花,惹起清绪。
袭人淑气,侵眸草色,一年花事重来过,只浓情、已作《莺啼序》。
徒生叹息,碧树昨夜西风,难为天涯孤旅。
绵绵不绝,欲效痴蚕,细嚼相思苦。
了无益、帘垂门户,守尽黄昏,或有书香,可成新趣。
波花镜月,依稀清梦,望穿秋水空凝绿,向长空、借取鸿飞羽。
九霄莫道寒凉,几夜沉思,少人倾诉。
寒崖畔、料得幽芳,总是寂寞无主。
念明月,何时对影,持杯再把前缘叙。
想夜来,唯有潇潇,满城烟雨。
旧事重提,风流人物,尽沉埋黄土。
今只问、剔透玲珑,冰心人在何处?
一帘春、悄然入画,杏花闹、顿迷归路。
看往来,过客匆匆,韶光轻负。
我携尔手,卿会吾心,行遍夕阳暮。
每忆及、尚湖春嫩,波上烟翠,粉面桃花,惹起清绪。
袭人淑气,侵眸草色,一年花事重来过,只浓情、已作《莺啼序》。
徒生叹息,碧树昨夜西风,难为天涯孤旅。
绵绵不绝,欲效痴蚕,细嚼相思苦。
了无益、帘垂门户,守尽黄昏,或有书香,可成新趣。
波花镜月,依稀清梦,望穿秋水空凝绿,向长空、借取鸿飞羽。
九霄莫道寒凉,几夜沉思,少人倾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莺啼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独、思念与时光流逝的复杂情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雨声中的孤独画卷 开篇就用"雨声点滴"营造出潮湿阴冷的氛围,像电影镜头般切换到悬崖边无人欣赏的野花、被雨水笼罩的城市。这里的"寂寞无主"既是写花,更是比喻人——就像抖音里拍的无人问津的角落,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感。"持杯对影"化用李白诗句,透露想找人喝酒谈心却只能独酌的寂寞。
2. 时光里的记忆碎片 中间部分像翻旧相册:用"沉埋黄土"比喻逝去的风流人物,用"杏花闹"对比现在匆匆走过的路人,形成强烈反差。特别动人的是"我携尔手,卿会吾心"这段,仿佛看见一对恋人曾在尚湖畔赏桃花、看春水,如今却只剩作者像被西风吹落的树叶,独自漂泊。这里用《莺啼序》这个词牌名本身,就暗示着这份感情已成绝唱。
3. 深夜里的自我疗愈 最后部分展现现代人熟悉的夜晚emo场景:像春蚕吐丝般反复咀嚼思念("细嚼相思苦"),靠读书打发时间("或有书香"),望着手机屏幕里的倒影发呆("波花镜月")。最精彩的是结尾"借取鸿飞羽",就像我们深夜发朋友圈又秒删的冲动,想找人倾诉又怕打扰别人的矛盾心理,最后那句"少人倾诉"直接戳中当代人的孤独共鸣。
全词就像用古典颜料画的现代情绪涂鸦,把下雨天独处时的胡思乱想、翻旧照片时的怅惘、深夜失眠的辗转反侧,都用唐诗宋词的方式精准表达出来。特别是"碧树昨夜西风"这种句子,看似写景,实际是说"昨天还好好的,今天突然就崩溃了",非常贴合当代年轻人突然袭来的情绪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