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梅圣俞见赠
自嗟处身拙,与世尝龃龉。
至于作文章,实亦少精趣。
低摧朝市间,所向触谤怒。
夫子兴众殊,琢饰贶佳句。
将(四库本作锵)然纸上动,读毕恐飞去。
自觉异平居,恍忽忘世故。
迥如出泥涂,熏涤失臭污。
衣之青霞裾,饮以紫蕊露。
輶轩驾飞黄,蹀躞上夷路。
古贵知者稀,流俗岂足顾。
雅意虽可珍,三复未敢报。
退惭百不堪,尚恐君悔误。
至于作文章,实亦少精趣。
低摧朝市间,所向触谤怒。
夫子兴众殊,琢饰贶佳句。
将(四库本作锵)然纸上动,读毕恐飞去。
自觉异平居,恍忽忘世故。
迥如出泥涂,熏涤失臭污。
衣之青霞裾,饮以紫蕊露。
輶轩驾飞黄,蹀躞上夷路。
古贵知者稀,流俗岂足顾。
雅意虽可珍,三复未敢报。
退惭百不堪,尚恐君悔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梅圣俞赠诗的回应,用自嘲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的挫败感和对朋友才华的欣赏。
1. 自嘲现实中的笨拙(前六句)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为人处世很笨拙,总是和世界格格不入,连写文章也缺乏灵气。在官场和市井中混得不如意,动不动就招来非议和怒火。这里用"低摧"(低眉顺眼)、"谤怒"等词,生动刻画了一个处处碰壁的失意者形象。
2. 盛赞朋友的才华(中间十句) 转折从"夫子兴众殊"开始,用夸张的比喻赞美梅圣俞的诗:字句像要跳出纸面("锵然纸上动"),读完后怕诗句真的飞走。接着说读诗时的神奇体验——仿佛突然脱离世俗烦恼,像洗去一身泥污般清爽,接着幻想自己穿上仙衣("青霞裾")、饮仙露("紫蕊露"),驾着神马飞驰在坦途上。这段想象瑰丽,用"泥涂"对比"夷路",突出朋友诗句的脱俗力量。
3. 谦逊的收尾(最后四句) 诗人先感慨知音难觅("古贵知者稀"),表示不屑迎合流俗。虽然非常珍重对方的情谊("雅意虽可珍"),但自认才疏学浅不敢轻易回赠("三复未敢报")。最后用"退惭百不堪"再次自谦,甚至担心自己的拙作会让朋友后悔赠诗,显得真诚又带点幽默。
全诗亮点: - 用"泥涂"比喻现实困顿,用"夷路""霞裾"比喻诗歌带来的精神超脱,意象对比强烈 - "读毕恐飞去"的夸张描写,比直接说"诗句生动"更有画面感 - 自黑到底的姿态(从开篇"处身拙"到结尾"百不堪")反而让赞美显得更真实
这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我干啥啥不行,但读你的诗就像做了次心灵SPA,可惜我文笔太差都不敢回你消息"。既有真诚的赞美,又带着接地气的自嘲。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