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人,在油灯前回忆往事的痛苦心情。
第一句"此地那堪再度年"直接道出:这病床上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简直没法再过一年。"此身惭愧在镫前"是说看着油灯映照自己病弱的身影,心里充满羞愧——可能是觉得拖累家人,或是遗憾自己不能有所作为。
中间四句是病人的回忆和联想: - "梦中失哭儿呼我":梦见去世的孩子在呼唤自己,惊醒后忍不住痛哭 - "天末招魂鸟降筵":用"招魂鸟"的典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好友多从忠节传":想到很多好友都已为国捐躯,名字被记在忠烈传里 - "人情不尽《绝交》篇":借用古人《绝交论》的典故,感叹世态炎凉
最后两句是现状: "于今屈指几回死":数不清在鬼门关前走了多少遭 "未死犹然被病眠":可就算没死成,还是被病痛困在床上
全诗用直白的语言道尽病人的三重痛苦:身体上的病痛折磨、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因卧病而产生的愧疚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死死不了,活着又受罪"的矛盾心理,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长期病患的绝望。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