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德翁苦雨

十年江国水如淫,怕见三秋雨作霖。
可念田家妨卒岁,须烦风伯荡层阴。
禾头昨夜忧生耳,木德何时却守心。
兀坐书窗诗作崇,寒虫鸣咽伴愁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秋雨给农民带来的愁苦,以及诗人对天气转晴的期盼。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充满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开头两句直接点题:江南地区连续十年洪水泛滥,诗人最怕秋天又下起连绵大雨。"水如淫"用夸张手法,强调雨水之多已超出正常范围。

中间四句聚焦农民困境:秋雨耽误农事,农民一年收成堪忧。诗人希望风神能吹散乌云,让天气放晴。"禾头生耳"是生动比喻,说稻穗因雨水过多都发霉长毛了,暗示庄稼要烂在地里。"木德守心"借用五行学说,表达对晴好天气的渴望。

最后两句转到诗人自身:独自坐在窗前写诗排遣忧愁,只有秋虫的鸣叫陪伴。这里的"诗作崇"是自嘲,说明写诗也驱散不了心中的忧虑。寒虫的呜咽更添愁绪,与农民的苦难形成情感共鸣。

全诗亮点在于: 1. 将自然灾害与民生疾苦紧密结合 2. 比喻生动贴切(如"禾头生耳") 3. 由景入情,从天气写到农事,再写到自身感受 4. 语言朴素却饱含深情,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尤袤

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