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 其八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夕阳西下,北风在傍晚的河流上吹拂。燕雀感受到昼夜交替,在屋檐下呼唤伴侣。这里用燕雀代表普通人,他们安于现状,满足于简单的生活。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鸿鹄(天鹅)虽然志向高远,但它的哀鸣并不是人们想听的。这里用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暗示他们的声音不被理解。接着直接点出社会现实:权贵看不起普通人,而普通人常常充满忧虑。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反思:人们总是被外物牵累,宽恕自己却忘了修养内心。诗人感叹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让他感到深深的忧虑。

全诗通过对比燕雀和鸿鹄,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批评了人们重视外在物质而忽视内心修养的普遍问题。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巧妙结合,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