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席承宣父,重筵揖戴公。桂香浮半月,兰气袭回风。
舞拂丹霞上,歌清白雪中。伫将文绮色,舒卷帝王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高雅宴会上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风采和宫廷文化的华美。

前两句写宾客对主人的尊敬:宾客们听到主人召唤连忙起身("避席"是古人表示敬意的动作),像学生对待孔子(宣父)、像后人敬重名士戴逵一样向主人行礼。这里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突出宴会主人的德高望重。

中间四句用五种感官体验渲染宴会盛况:桂花的香气仿佛在半月形的酒杯上浮动(视觉+嗅觉),兰草的芬芳随着回旋的风飘散(触觉+嗅觉)。舞者的红袖在晚霞中翻飞(视觉动态),清澈的歌声堪比《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乐曲(听觉)。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点明宴会规格:这些用华丽辞藻(文绮色)写就的诗篇,最终会流传到帝王宫中。既赞美了宴会的高规格,也暗示参与者都是受朝廷重视的才俊。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行礼的特写拉到宴会的全景,最后定格在宫廷的远景。通过美酒、歌舞、香气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雅致"变得可感可知,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唐代文人聚会的风雅气象。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