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游吴越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译文及注释

去越从吴过,吴疆(jiāng)与越连。
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
吴:指现在浙江一带。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
火:繁荣、热闹的景象。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
必经年:泛指要待很长时间,客人乐而忘返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
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
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

注释
吴越:指今苏浙一带。
吴:指现在浙江一带。
火:繁荣、热闹的景象。
必经年:泛指要待很长时间,客人乐而忘返了。

创作背景

这是首送别之作,由于诗人的朋友要去吴越旅行,诗人在为朋友游吴越而高兴,其中还有些羡慕。因为杜荀鹤曾到过那里,见过那儿美妙的风景,因此他便给朋友当起了向导,写下了这首诗。

鉴赏

这是一首向友人介绍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里田园沃饶,山川佳丽,历来为人称道。

开头两句“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吴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写,乃两地共有的特色。

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别处也有,而吴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园多种”、“无水不生”。诗人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也颇为精当。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从而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吴越水乡,市镇大都紧挨河港。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春风寺外船”,令人想见春风吹拂、临水寺前游船辐辏的景象,这是水乡又一特色。

结尾两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

这首诗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述送别友人去吴越地区的诗。吴越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包括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等地。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吴越地区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首联“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描述了友人要去的目的地。诗人告诉友人,去吴越需要经过吴国的地方,而吴国的边界与越国相连。这一描述简洁明了,为接下来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颔联“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描绘了吴越地区的物产特色。在这里,无论是有园的田地还是无水的池塘,都充满了生机。田地里有许多橘子树,池塘里生长着莲花。这一描写展现了吴越地区的丰富物产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进一步描绘了吴越地区的繁华景象。在夜晚的集市上,桥边灯火通明;春风中,寺庙外的江面上船只往来。这一描写将吴越地区的夜生活与宗教文化相结合,展现了这片地区的繁荣与活力。

尾联“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诗人说,吴越地区的人们非常重视客人,你这次去吴越,可能会在那里待上很长时间。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吴越地区的人情之美,也暗示了友人的行程可能会很长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描述,展现了吴越地区的美丽景色、独特风情和人情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吴越的美景之中。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