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看似美丽却暗含讽刺的画面。
前两句写的是华丽羽毛的鸟儿(绣羽黄襟)和海上成双成对的鸳鸯,看起来像画一样美好,但"水云寒"三个字悄悄透露出寒意,暗示这些生物其实生活在并不舒适的环境中。
后两句突然转折:为什么这些本该夜夜双宿双飞的鸟儿,却总出现在人间的斗鸭栏里?这里"斗鸭栏"指的是人们把禽鸟关起来让它们打斗取乐的地方。诗人其实是在讽刺——表面恩爱的鸟儿,实际是被人类囚禁、被迫表演的玩物。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美丽的外表(绣羽、鸳鸯)反衬悲惨的处境 2. 通过"夜夜双栖梦"的想象与"斗鸭栏"现实的对比,突出人工驯养对自然的扭曲 3. 最后一句的质问,隐含着对人们把自然生灵当作娱乐工具的不满
简单说,这首诗就像在告诉我们:别被表面美好的东西骗了,要看清背后可能存在的残酷真相。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