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山坡羊·饮池上》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醉意的黄昏场景,读起来像一幅水墨画,又像一段慵懒的夏日回忆。
开篇三句用"昏鸦""凉蝉""鱼尾残霞"三个意象,立刻把人拉入夏日傍晚的池塘边:乌鸦归巢不再聒噪,知了也停止了鸣叫,天边只剩几缕晚霞像鱼尾巴似的挂在那里。这些细节不仅点明时间(夏末黄昏),更营造出万物渐渐归于平静的氛围。
中间三句镜头拉近到池塘细节:小洲上雾气带着凉意,露水开始凝结,而醉醺醺的主人公笑着卷起荷叶当酒杯("香筒"指酒杯)。这里"笑"字特别生动,既写醉酒后的随意,又暗含及时行乐的洒脱。
最后四句最有生活情趣:主人公醉得想睡觉,朋友却还清醒着。这时屋内传来古筝声,灯火的影子在窗外摇曳。这个结尾妙在"留白"——没说弹筝的是谁,也没写灯影下发生什么,却让人联想到朋友可能正在灯下独酌,或是侍女在调弦,给整个画面增添了温暖的生活气息。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微醺状态下的闲适感。作者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乌鸦归巢-荷叶当杯-醉眠听筝"这些生活片段,自然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享受。特别是"我醉欲眠君又醒"这句,把朋友间不拘礼数的亲密感写得活灵活现,让人想起现代人聚会时有人先醉倒的温馨场景。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