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叟叠寄其送衡甫世兄之任博罗及在博脱险复职始末诗数章索和兼录省报见示才弱不能一一步酬爰综前后事迹成七律一章却寄并赠衡甫

花落讼庭几度春,博罗又现宰官身。
于公折狱情无枉,宓子弹琴化更神。
骥足未酬他日志,鸿嗷先溥此时仁。
声名莫道非洋溢,异国人曾拜后尘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衡甫的人,在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和成就。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首句“花落讼庭几度春”:这句用花落表示时间的流逝,表明衡甫在讼庭(即法庭)工作已经多年,经历了数个春天和秋天,形容其长期的司法生涯。

2. “博罗又现宰官身”:衡甫这次到博罗(地名)担任官员。这里的“宰官身”指的是官员的身份,强调他这次是以新身份担任博罗的官员。

3. “于公折狱情无枉”:这是赞美衡甫在之前的司法工作中处理案件公正无私,像古代贤明的法官于公一样,公正无私地裁断诉讼,没有冤枉好人。

4. “宓子弹琴化更神”:这里用宓子的典故,宓子是古代一位以弹琴治民的贤臣,形容衡甫在任内能够以个人的德行和智慧,感化百姓,就像是宓子用琴声感化百姓一样。

5. “骥足未酬他日志”:这句前面提到的“骥足”指的是像千里马一样的才能和志向,表达衡甫之前就有着卓越的才干和远大志向,但还没有实现。

6. “鸿嗷先溥此时仁”:这里的“鸿嗷”指的是鸿雁的鸣叫,有时也被用来比喻美好的名声或声誉。表达了衡甫在处理政务时展现了仁爱之心,就像鸿雁一样先知先觉,传递着仁爱的信息。

7. “声名莫道非洋溢,异国人曾拜后尘”:最后一句,赞美衡甫的声名远播,甚至吸引了外国人的关注,他们甚至像后尘一样追随他的声誉和成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衡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衡甫在不同的职位上所表现出的才德和政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