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再次遇见隐士方干时的感慨。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方干高尚品格与世俗功名的冲突。
前四句说方干本可以像姜子牙一样("垂纶"用钓鱼典故暗指姜太公),坐着蒲草车去当大官("驾蒲轮"指朝廷礼聘贤士的专车),他的才华完全配得上卿相们恭敬求教("前席"指古人跪坐时向前挪动表示尊敬)。"千古篇章"直接点明他的诗文成就能流芳百世。
后四句转到现实处境。方干像拒绝出仕的严子陵一样隐居稽山("稽岭"典故),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诗人在吴地遇见他时,忍不住为他的际遇落泪("欲沾巾")。最后两句意味深长:如果现在有周文王那样的明君,方干就不必独自隐居,可以像姜太公在渭水边那样既能隐居又能施展抱负了。
全诗通过"天上高名"与"吴宫沾巾"的对比,既赞美方干的超然品格,又暗含对时代埋没人才的无奈。最后两句看似歌颂太平,实则暗讽当下并非真正的治世,所以贤士只能选择隐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罗邺
罗邺 (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