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寺

南岳古般若,自来天下知。翠笼无价寺,光射有名诗。
一水涌兽迹,五峰排凤仪。高僧引闲步,昼出夕阳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叫般若寺的古寺,位于南岳(可能指衡山),自古以来就很有名。诗人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带我们游览这座寺庙,感受它的魅力。

前两句直接点题,说这座寺庙历史悠久、天下闻名。接着用"翠笼"形容寺庙被绿树环绕,像被珍贵的翡翠包裹着;"光射"则让人联想到阳光洒在寺庙上,仿佛在照耀那些描写它的著名诗句。

中间两句写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一条溪水边能看到野兽的足迹,五座山峰像凤凰展翅一样排列。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写诗人与高僧一起散步的闲适时光。他们白天出门,直到夕阳西下才归来,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透露出诗人对寺庙清幽环境的喜爱。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古寺的幽静与美丽。诗人没有用复杂难懂的词句,而是通过野兽足迹、凤凰般的山峰、与僧人的漫步等具体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这座寺庙的独特魅力。读完仿佛也跟着诗人完成了一次宁静的寺庙之旅。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