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书 陆云传》有作

渊渊王辅嗣,弱冠尚玄虚。
解老既洞鉴,学易亦超摅。
若人忽云殁,斯道归丘墟。
百年得陆生,精契遥相符。
酬酢通神明,幽显道不殊。
迷途吾不叹,所叹失其居。
空令百世后,游想在遗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两位思想家的智慧传承,表达了对真理探索者的敬意和对思想断层的惋惜。

前四句讲的是魏晋时期的天才哲学家王弼(字辅嗣),他二十岁就精通老庄玄学,对《老子》和《易经》的理解既深刻又独到。诗人用"洞鉴"(透彻的洞察)和"超摅"(超凡的理解)来形容他的学问。

中间六句转到西晋文学家陆云。诗人说王弼去世后,他的思想学说几乎失传,直到百年后陆云出现,才重新接续上这种智慧传统。这里用"精契遥相符"形容两人思想跨越时空的契合,就像神明与凡人通过他们交流,说明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走错路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思想的根基("失其居")。想到百年后的后人只能通过残存的书籍来揣摩这些伟大思想,诗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探讨了深刻的思想传承问题,就像在说:"真正的智慧不会消失,但需要后人不断重新发现。"诗人通过两位思想家的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并传承那些揭示真理的思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