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二郭诗 其三

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枳棘。安步将焉如。权智相倾夺。名位不可居。鸾凤避罻罗。远托昆仑墟。
庄周悼灵龟。越稷畏王舆。至人存诸己。隐璞乐玄虚。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简书。所好亮若兹。杨氏叹交衢。去去从所志。敢谢道不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透世俗险恶、选择避世隐居的智者形象。诗人用平实的比喻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1. 社会现实部分: - 开篇直指世间充满算计("施报更相市"),像市场交易般功利 - 用"夷路值枳棘"比喻人生路上布满荆棘,连平坦道路都难行 - 权力斗争如同"权智相倾夺",高位反而成为危险所在

2. 智者选择: - 以"鸾凤避罻罗"为喻,聪明人像凤凰躲避罗网一样远离是非 - 借用庄子典故,说明连灵龟都怕成祭品,贤士更该保全自己 - 提出"至人存诸己"的处世哲学:真正的高人追求内在精神自由

3. 价值取舍: - 明确否定功名追求("功名何足殉"),认为不值得用生命换取 - 选择"隐璞乐玄虚",像未经雕琢的玉石般保持本真 - 结尾"去去从所志"展现毅然远离尘世的决心

全诗核心在于揭示:在充满陷阱的世俗中,最大的智慧是懂得退守。诗人用鸟兽避害的本能作比,说明隐居不是懦弱,而是看透名利本质后的清醒选择。这种"宁做普通人,不当牺牲品"的生存智慧,对现代人处理职场竞争、社会压力仍有启示意义。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