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生动画面,充满浪漫的想象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前四句写景: 1. 山峰青翠像画出来的龟形石头,江水秀丽仿佛能控制住流动的沙洲。这里用"龟石""龙沙"的比喻,把静态的山和动态的水都写活了。 2. 楚地(湖北湖南一带)的树上挂着直直垂下的猿猴,衡山(湖南名山)上空的云彩带着斜飞的雁群。这两句通过"悬猿""带雁"的动态描写,让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后四句转入人文: 5-6句突然出现热闹的笙歌琴声,说音乐声塞满了江边的县城,琴声一直传到山里的人家。这里用声音打破之前的静谧,形成强烈对比。 7-8句点明主题:我想念你(君),准备好飞行的木鞋(古代一种登山鞋),等着和你一起踏着飘动的云霞漫步。最后两句把写景升华成对友人的期盼,充满奇幻色彩。
全诗特色: - 动静结合:从静景到声音,再到准备"飞舄"的动作 - 比喻新奇:把山比作龟石,云带着雁飞 - 情感真挚:表面写景,实则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 画面感强:像连环画一样从山水切换到城市,最后飞到云霞中
诗人通过山水、音乐、飞舄这些意象,把想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的期待写得既美丽又富有童趣,展现出唐代诗歌特有的浪漫情怀。
傅汝舟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