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梅三绝 其二

功名高并蜀山苍,已矣封州道路长。
岁晚凛然何所似,暗香疏影正昏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功成名就却孤独落寞的晚年形象,用自然景象巧妙烘托出人生况味。

前两句"功名高并蜀山苍,已矣封州道路长"用高山比喻显赫的功名,但随即转折说通往封州(可能指故乡或理想之地)的道路已经太漫长走不动了。就像一个人年轻时拼命攀登事业高峰,等爬到山顶才发现回家的路已经太远,充满对过往追求的淡淡悔意。

后两句"岁晚凛然何所似,暗香疏影正昏黄"更精彩。用冬天黄昏时梅花稀疏的影子、若有若无的香气,来比喻晚年清冷孤寂的状态。就像天快黑时看不太清的梅花,香气也断断续续的,那种朦胧苍凉的感觉,正好对应着老年人功成名就后反而感到的寂寞空虚。

全诗最妙的是把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通过"高山"和"黄昏梅花"这两个具体意象自然衔接。年轻时像攀登险峰般追求功名,晚年却像冬日黄昏独对梅花般孤清,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心境变化。梅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这里昏黄光线中的梅花更添一层"英雄迟暮"的悲凉美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得到了全世界却失去更多"的复杂心境。

潘桂

潘桂,字仲性,金华(今属浙江)人。善隶书,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曾应郑刚中子双岩之请,书其父风字陶砚题字于卷首(《北山文集》卷末杜桓跋)。事见清道光《婺志粹》卷四。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