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曲水诗①

落花无限数。飞鸟排花度。
禁苑至饶风。吹花春满路。
岩前片石迥如楼。水里连沙聚作洲。
二月莺声才欲断。三月春风已复流。
分流绕小渡。堑水还相注。
山头望水云。水底看山树。
舞馀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麦垄一惊翚。菱潭两飞鹭。
飞鹭复惊翚。倾曦带掩扉。
芳飙翼还幰。藻露挹行衣(○《初学记》三。《诗纪》百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水边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和细腻的生活情趣。

1. 自然风光的灵动感 开篇用“落花”“飞鸟”等意象,展现春天万物活跃的气息。花瓣随风飘落,鸟儿穿梭其间,禁苑(皇家园林)里春风轻拂,吹得花瓣铺满小路。随后,诗人用“岩前片石”“水里连沙”勾勒出山水相依的景致——岩石像小楼一样矗立,水中的沙洲自然聚集成形,画面既有层次感又有流动感。

2. 声音与时间的巧妙结合 “二月莺声才欲断,三月春风已复流”两句,通过莺啼渐弱、春风又起的对比,暗写季节的悄然更替。诗人捕捉到初春与仲春交接的细微变化,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轻盈流逝。

3. 视角的切换与趣味 “山头望水云,水底看山树”是神来之笔:从山上俯视,云影倒映水中;从水底仰望,山和树的影子随波晃动。这种上下颠倒的观察角度,既新颖又充满童趣,仿佛自然在和人玩捉迷藏。

4. 人与自然的互动 后六句从自然转向人文。“舞馀香尚存,歌尽声犹住”暗示一场歌舞刚结束,余韵未散。接着,麦田里野鸡突然飞起,水潭边白鹭双双掠过,这些突如其来的小插曲,让宁静的画面瞬间鲜活起来。最后,夕阳西下,微风掀起车帘,露水沾湿行人的衣角,以日常细节收尾,留下悠然余味。

精髓: 这首诗没有宏大主题,而是用敏锐的观察力,将春天的碎片——风、花、鸟、水、石、云、歌舞、农事——编织成一首轻盈的小曲。诗人像举着摄像机,时而远景(山水),时而特写(飞鹭、露珠),甚至用“水底看山树”这样反常规的镜头,带读者发现平凡中的诗意。全篇节奏明快,色彩清新,读来仿佛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柔。

萧悫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兰陵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