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三首 其二

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
女儿晚事夫,颜色同秋萤。
秋日边马思,武夫不遑宁。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
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
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生世不如鸟,双双比翼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天思念丈夫的哀愁,同时暗含对战争和动荡生活的无奈。全诗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传递出孤独、脆弱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1. “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 - 月亮被阴影侵蚀,光芒暗淡,连星星都不如。这里用月亮的残缺比喻女子容颜的憔悴,暗示她因思念而失去光彩。

2. “女儿晚事夫,颜色同秋萤。” - 女子出嫁后,容颜像秋天的萤火虫一样微弱短暂。表达青春易逝、红颜薄命的悲哀。

3. “秋日边马思,武夫不遑宁。” - 秋天战马嘶鸣,士兵们奔波不停。点明丈夫从军在外,生活动荡不安。

4.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 - 借用荆轲刺秦的典故(易水送别),暗示战争的悲壮与血腥。舞剑时仿佛蛟龙腾跃,带着杀气。

5. “风折连枝树,水翻无蒂萍。” - 狂风吹断连理枝,水流冲散无根的浮萍。比喻夫妻被迫分离,生活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

6. “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 人生可以选择多种活法,何必非要追求战场功名(燕山铭指记功碑)?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平凡生活的渴望。

7. “生世不如鸟,双双比翼翎。” - 感叹人不如鸟,鸟儿尚能双宿双飞,而人却因战争分离。强烈对比突出现实的残酷。

核心情感: 这首诗通过女子的视角,控诉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丈夫从军、妻子独守空闺的悲剧,反映了动荡时代下小人物的无奈。诗人用秋萤、残月、浮萍等脆弱意象,强调生命的短暂与命运的漂泊感,最终以“不如鸟”的对比,表达对和平与团聚的深切向往。

艺术手法: - 比喻生动:用“秋萤”比容颜、“蛟龙腥”比剑气,画面感极强。 - 对比强烈:星与月、人与鸟、连理枝与无根萍,突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用典自然:易水、燕山铭的典故,含蓄深化反战主题。

全诗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即使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战争中家庭的破碎与普通人对幸福的朴素渴望。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