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文献公祠

停舟曲江浒,吊古谒遗祠。
岩岩始兴公,遗泽芬在斯。
堂倾风雨萃,碑断苔藓滋。
芳春□行旅,落日归文狸。
唐宫替无事,衡鉴方独持。
弼谐展嘉猷,谠论非□□。
雝雝朝阳凤,粲粲补衮丝。
侧闻卧病后,九戾烟尘□。
渔阳突骑来,中华混群彝。
信哉砥柱力,用舍同安危。
昭陵铁马空,仟李祚九疑。
维余兰菊存,千秋恒若兹。
我来荐微诚,再拜当前墀。
顾瞻庙貌间,风度犹可希。
武溪何茫茫,笔峰亦巍巍。
只今相业隆,熟与前修期。
临风一长叹,山雨来霏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参观唐代名相张九龄(谥号"文献")祠堂时写下的怀古之作。全诗通过祠堂的破败景象与对张九龄功绩的追忆,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对这位贤相的敬仰和对唐朝衰落的感慨。

诗歌开头描写祠堂现状:停在曲江边,看到祠堂在风雨中倾颓,石碑断裂长满青苔,只有春天的行人和傍晚的野猫经过。这些萧条景象暗示着后人已渐渐遗忘这位贤相。

接着用大量篇幅追忆张九龄的功绩:他在朝堂上像凤凰般高贵,像巧匠般修补政事缺失;他直言进谏,提出治国良策;是支撑唐朝的"中流砥柱"。诗中特别提到,张九龄病逝后不久就爆发"安史之乱",暗示如果他在世或许能避免这场灾难。

最后回到现实:唐太宗陵墓的铁马雕塑已空,唐朝盛世不再,唯有祠堂边的兰菊依然盛开。作者在雨中献上祭拜,望着武溪和笔峰,感叹当今宰相的功业,有谁能与张九龄相比呢?这个反问暗含对当时朝政的不满。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比手法:破败的祠堂与辉煌的功绩,永恒的兰菊与消逝的王朝,昔日的贤相与当今的庸官。通过这些对比,既歌颂了张九龄,也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最后"山雨霏霏"的景色描写,更给全诗蒙上一层忧伤的色彩。

王备

王典,字备五,号慎斋,钱塘人。诸生,官杞县知县。有《敬义堂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