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余在北京狱中闻展堂死事,为诗哭之,才成三首,复闻展堂未死,遂辍作 其一 (民国纪元前二年北京狱中所作)

马革平生志,君今幸已酬。
却怜二人血,不作一时流。
忽忽馀生恨,茫茫死后忧。
难禁十年事,潮上寸心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狱中听闻战友牺牲后写下的悲痛之作,后来得知是误传又停笔。全诗用简单有力的语言,展现了革命者的热血与遗憾。

第一句"马革平生志"用"马革裹尸"的典故,表明战友早已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第二句"君今幸已酬"看似说战友"幸运"实现了抱负,实则暗含痛惜——这种"幸运"是用生命换来的。

三四句"却怜二人血,不作一时流"最打动人。作者痛心两人的热血没能同时抛洒(可能指自己因在狱中无法并肩作战),这种遗憾比牺牲本身更让人煎熬。后四句写现实的痛苦:活着的人要承受"余生恨"和"死后忧",十年前(可能指革命初心)的往事像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人难以承受。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带血。通过生死误会的戏剧性转折,更凸显了革命者之间"同生共死"的战友情。最精彩的是把抽象的革命热血写得如此具象——"血"能不能同时流、"潮水"般的心头记忆,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份沉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