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惠从道宪副邀游西湖纪兴十三韵

十年怀夙约,及此泛西湖。云敛雨方霁,秋深暑却徂。

跻攀缘宝塔,临眺尽舆图。树色迷城邑,潮声振海隅。

累朝香火寺,前代帝王都。画舫平临岸,青山近入厨。

波心静容与,水际转萦纡。新庙虔妥岳,长堤尚姓苏。

精忠垂异典,遗爱系名区。力战越称霸,偏安宋避胡。

江山耽富丽,士女竞欢娱。吴会忧难据,中原望已孤。

车书今混一,南北此通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同游西湖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穿插,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与沧桑。

开篇写作者十年前就想去西湖,如今终于实现愿望。秋雨初停,暑气消散,正是游玩的好时节。他们登上宝塔远眺,整个西湖的景色尽收眼底——树木掩映着城市,潮声从海边传来,古老的寺庙香火不断,这里曾是帝王之都。

中段细腻描写西湖风光:画舫靠岸,青山仿佛就在厨房窗外;湖水平静流淌,岸边小路曲折蜿蜒。新建的庙宇供奉着山神,长堤仍以苏轼命名,这些细节透露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

后半段由景入情,联想到历史变迁:越王勾践在此卧薪尝胆终成霸业,南宋却只能偏安一隅。虽然山水依旧富丽,游人依然欢乐,但想到当年吴越之地难以坚守,中原故土已然沦陷,不禁感慨万千。结尾笔锋一转,欣慰于如今天下统一,南北畅通,暗含对当下太平盛世的肯定。

全诗就像一部微缩纪录片:既有湖光山色的空镜头,又有历史典故的画外音,最后落在现实感慨上。通过时空交错的写法,让读者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明信片,更是一幅承载着千年记忆的文化长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