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孤绝的观音岩,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宗教氛围的神秘。
开头两句"突屼一峰孤,俯仰群山小",用对比手法突出观音岩的高大。这座山峰独自耸立,周围群山在它面前都显得矮小。这种夸张的描写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山峰的雄伟气势。
接着诗人用"深壑镇潜鲸,长空阻飞鸟"继续渲染山势的险峻。深谷仿佛能困住巨大的鲸鱼,高空连飞鸟都难以穿越。这些想象既夸张又形象,让读者对这座山产生敬畏之情。
"直上接穹窿,犹觉青未了"写山峰直插云霄,似乎永远看不到顶。这种描写手法让山的雄伟更加震撼人心。
诗中还描写了奇特的山中景观:"石乳滴成枝,倒挂玉龙爪"。这是对钟乳石的形象比喻,把自然形成的石柱比作玉龙的爪子,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
后半部分转向宗教氛围的描写。"洞户启山根,飞楼驾云表"写山中的寺庙建筑,仿佛与云彩齐平,营造出仙境般的感觉。"石幡自古今,清磬无昏晓"通过经幡和钟声的意象,表现这里超越时间的永恒感。
最后两句"我欲拜南无,六尘徒扰扰"是诗人的感悟。他想虔诚礼佛,但世俗的烦恼仍然困扰着他。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让诗歌从单纯的写景升华到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夸张的比喻、生动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又融入了宗教的庄严,最后回归到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人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想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座观音岩的独特魅力。
袁树
(1730—?)浙江钱塘人,字豆村,号香亭。袁枚从弟。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肇庆知府。工诗画,精鉴别。有《红豆村人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