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立秋

素娥孤回海天青。
花事渐消停。
午阴带暑消残夜,南楼外、梧叶初零。
说甚浮瓜沉李,清宵灯火荧荧。
薄凉曾到短长亭。
烟柳伴伶仃。
湘云尽日无心卷,都分付、归燕流萤。
白纻声声吹也,故人知否同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风入松 立秋》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和情感。以下是我的分析,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表达:

1. “素娥孤回海天青”: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素娥(可能是指月亮)孤独地照耀着青色的天空和大海,给人一种宁静又孤独的感觉。

2. “花事渐消停”:立秋时节,花的盛开逐渐结束,开始凋谢,这里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3. “午阴带暑消残夜”:虽然是立秋,但暑热未完全消退,夜晚依然带着一丝暑气。这里的“午阴”可能指的是午后的阴影。

4. “南楼外、梧叶初零”:在南楼的外面,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凋零。这里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到来和季节的变化。

5. “说甚浮瓜沉李,清宵灯火荧荧”:虽然可以吃到浮瓜沉李(一种游戏,把瓜和李放在水中,看谁先沉到底),但夜晚的清静和灯火的闪烁更让人觉得温馨和宁静。这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享受。

6. “薄凉曾到短长亭”:秋天的凉爽已经来到了亭子(短长亭)里。这里的“薄凉”表达了初秋时节的微凉感觉。

7. “烟柳伴伶仃”:烟雾中的柳树显得有些孤独和凄凉。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8. “湘云尽日无心卷”:湘云(可能是指南方的云彩)整天都没有心情舒展,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深感触和对远方的思念。

9. “都分付、归燕流萤”:所有的思绪和感受,都寄托给了归来的燕子和夜晚的萤火虫。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深观察和对时间的感慨。

10. “白纻声声吹也,故人知否同听”:白纻(一种古老的乐器)的声音不断响起,远方的朋友是否也在听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共同回忆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时间流逝、生活享受、思念远方和孤独感受的深深感触。诗人的情感融入到了每一个字句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心情和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