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湘帆卸后,来寓古渝州。
琴和砚,书和剑,枕和瓯。
暂勾留。
万古三巴路,宕渠水,涪陵岸,明月峡,香炉岭,少年游。
远眺江天夕照,沙横雁,雁更横秋。
甚琵琶商妇,沦落也知愁。
客思悠悠。
上高楼。
昔题襟处,拂云树,黄陵渡,渺扁舟。
儿女怨,英雄泪,不监州。
不封侯。
酒债寻常有,新抛却,鹔鹴裘。
陶处士,浑难耐,斗升谋。
苦忆当时京洛,曹邱客,旧日朋俦。
看无边波涌,孤艇去如鸥。
烟锁芳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重庆(古渝州)暂住时的所见所感。全词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以及深深的乡愁。

上片(前半部分)主要写眼前景: 1. 开头交代背景:卸下行船的风帆,暂住在重庆。身边只有简单的物品(琴砚书剑、枕头茶碗),暗示生活清贫。 2. 接着用一串地名(三巴路、明月峡等)回忆年轻时在这些地方游历的往事,现在却只能远望秋雁横飞、夕阳西下的江景。 3. 听到商妇弹琵琶的声音,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境,更添愁绪。

下片(后半部分)主要抒心中情: 1. 回忆曾经题诗的地方(黄陵渡等),如今都已遥远模糊。感叹自己既不能照顾家人(儿女怨),也未能建功立业(英雄泪),既没当官也没封侯。 2. 生活窘迫到要典当衣物(鹔鹴裘)换酒喝,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也难为生计发愁。 3. 最想念当年在京城的朋友们(曹邱客指引荐人,这里代指故交),但眼前只有江水茫茫,自己像孤零零的水鸥,望着烟雾笼罩的沙洲。

全词亮点: - 用"横雁""横秋"的重复,把秋意写得立体可感 - 把白居易琵琶行、陶渊明等典故用得自然贴切 - 结尾"孤艇如鸥"的比喻,把孤独感形象化

本质上是一个中年不得志的文人的心灵独白,把地理上的漂泊与心理上的失落结合得非常好,能让所有在外打拼的人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