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溪春 竹海,顾明行泸江密处,竹林六百余里不绝,号为竹海
日上西嵌,叙泸晴光,凉透江帆。
千里苍岩。
翠琅玕绕,天水宕目都蓝。
丹黛能事毕,风倏起、松影全芟。
万个遥疑,渭川几疗宋官馋。
涛声自排沸绿,催数点疏雨,斜爇青衫。
晓月微巉。
乱筛香雾,吴榜泻秋犹瀺。
零露何寂历,幽禅定、云妥烟衫。
唤笑可,裁二竿,便不凡。
千里苍岩。
翠琅玕绕,天水宕目都蓝。
丹黛能事毕,风倏起、松影全芟。
万个遥疑,渭川几疗宋官馋。
涛声自排沸绿,催数点疏雨,斜爇青衫。
晓月微巉。
乱筛香雾,吴榜泻秋犹瀺。
零露何寂历,幽禅定、云妥烟衫。
唤笑可,裁二竿,便不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蜀地竹海画卷,用生动的自然意象传递出超脱尘世的意境。
上片开篇用"日上西嵌"点明时间,阳光斜照在泸江上,清凉感穿透江帆。随后镜头拉远,展现绵延六百里的竹海全景:青翠的竹林包裹着苍岩,天水一色都是湛蓝。这里用"翠琅玕"(碧玉般的竹子)和"丹黛"(红色颜料)形成色彩碰撞,突然一阵风来,松影消失,只剩万千竹枝摇曳,让人联想到渭水竹林和宋代文人的风雅典故。
下片转入听觉体验,竹涛声像煮沸的绿水,催来疏雨打湿青衫。通过"晓月微巉"(清晨的残月)和"乱筛香雾"的细腻描写,营造出朦胧美感。划船时溅起的水声("吴榜泻秋")与竹叶零露的寂静形成对比,带出禅意。最后以幽默收尾:只要砍两根竹子,就能获得超凡脱俗的雅趣。
全词通过动静结合(竹涛与寂静)、色彩对比(青翠与丹红)、虚实相生(现实竹林与历史典故),将自然景观升华为精神寄托,展现了中国文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