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杂诗十四首 其十一 开先寺后有读书台。杜甫诗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苏轼诗亦云:“匡山头白好归来”。余登斯台,有感其言,因为此诗。余所谓“归来”与杜苏所云不同也(民国九年)

残阳明灭读书台,万树鹃声次第催。
占得匡山一片石,未妨头白不归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站在庐山开先寺后的读书台上,看到夕阳映照、听到杜鹃啼鸣时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 夕阳的光线忽明忽暗地照在读书台上(残阳明灭),漫山遍野的杜鹃鸟一声接一声地叫着(万树鹃声次第催)。这里的"次第催"用得很妙,把鸟叫声写得像在催促着什么。

后两句抒情: 虽然我占着庐山的一块石头(占得匡山一片石),但即使头发白了也不打算回来(未妨头白不归来)。这里的"归来"很有意思,作者特意说明和杜甫、苏轼说的"归来"意思不一样——杜苏是希望落叶归根,而作者是表达一种超脱的态度,觉得占有一方山水就足够了,不需要执着于归乡。

全诗用简单的景物带出深刻的人生感悟,通过对比杜苏的"归来",展现了自己不同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在平淡中见深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