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王徐道友
王徐道友,今日重相别。甚日再相逢,到来岁、新秋重歇。一年一到,百载几番来,且暂坐,意休忙,乌兔生还灭。人间宠辱,辱似圆光缺。少喜虑多忧,想憎爱、是非慵说。天元将尽,奉劝速修真,游洞府,隐松峰,无事看庄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讲的是两位老朋友重逢又分别的场景,充满对人生和修道的思考。
上片写离别与时间流逝: - 开头直接点明"王徐两位道友今天又要分别了",像普通人聊天一样自然。 - 问"什么时候能再见",回答是"明年秋天",约定一年一见。但笔锋一转想到:人生百年能有几次相聚?暗示人生短暂。 - 劝朋友别急着走,用"乌兔(指日月)生还灭"的比喻,说时间就像日月交替永不停止。
下片谈人生感悟与修行劝诫: - 把人生荣辱比作月亮的圆缺,说屈辱就像月缺一样是常态。 - 指出人总是快乐少忧愁多,但作者已经懒得谈论爱恨是非这些俗事了。 - 最后郑重劝朋友:人生将尽(天元将尽),要赶快修行。建议隐居山林,读《庄子》《列子》这样的道家经典,过清静无为的生活。
全词特色: 1. 语言像拉家常,但包含深刻哲理 2. 用日月、月亮等常见事物作比喻,容易理解 3. 最后回归道家思想,提倡超脱世俗烦恼 4. 既有朋友间的真情,又有看破红尘的智慧
本质上是在说:人生短暂,别太计较得失,不如放下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缓解焦虑也有启发意义。
刘处玄
刘处玄,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随山派创派者,字通妙,号长生子,莱州(今山东省莱州市)武官庄人,生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七月十二日。侍母至孝,夙愿修道,因母在不敢违,清静固守。金大定九年(1169年),其母去世后,遂拜王重阳为师入道,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